[書摘] 富爸爸・窮爸爸-財務知識的重要


這本書有很多可以反思的觀點,對於理財,或是工作的態度,發現不知覺中養成多年的壞習慣,或是去思考些想都沒想到的理財觀念。
推薦給:
  • 社會新鮮人:開始經濟獨立的時候,會更能體會,而且更能實際行動。
  • 父母:財務知識的培養最好是從小開始,裡面有提到許多方法,並且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。

資產與負債——核心觀念
想想,自己所擁有的資產是多少?
  • 最近剛入手的新款手機
  • 香奈兒的經典款包包、BMW跑車
看似自己是個富裕的人,但事實是,這些東西在入手後便不再擁有當初的價值,事實上並不算資產,全新的手機在開機的瞬間,價格便暴跌;所以什麼是資產呢?當買下以後,可以把錢再放回的口袋,股票、房地產、基金等。反之,負債則是,當擁有以後,就已經沒有當初的價值。

為何社會中70%的財富,集中在金字塔頂端20%的人?
  • 老闆:企業幫你賺錢
  • 投資者:錢幫你賺錢
  • 教練、SOHO族:靠專業與時間賺錢、但有做有錢沒做沒錢
  • 上班族:固定薪水,或是獎金,有做有錢沒做沒錢

學習用金錢賺錢
原來自己當老闆這麼容易,金錢就是員工,而它全年無休地為你工作,做好投資的規劃,用錢賺進更多財富。

為何錢不夠花
或許我們常常聽到:「如果收入增加,那就可以變有錢」,反思,薪水要多少才夠花呢?常見的狀況是,當薪水提升的時候,花費也會跟著提升,所以不管薪水加到多少,都沒有多餘的錢,說明財務知識的重要。

不為了錢工作
有趣的事,一本講述致富哲學的書,卻頻頻強調「不為了錢」。最重要是學習,如何在工作中得到知識,然後去組織自己的資產,如果工作只為支付每月的帳單,很可能就困在這個循環,停留在原地。

稅收
常常聽到「稅金越多表示賺越多」,事實是繳稅繳最多的是中產階級;有錢人可以成立公司,以公司的名義進行支出,跟家人的聚餐是公司的公關費,愛車需要加油,則是公司的交通費,所以除了關注收入的成長以外,也要顧及稅收問題。
  • 中產階級 ---> 收入 - 稅金 = 現金 (最後支出)
  • 有錢人 ---> 收入 -  支出 - 稅金 = 現金

關注在自己的事業
富人關注在資產的增加,和負債減少,窮人則是關注在損益表。

富人的投資
  • 找到資金
  • 尋找未被發現的機會
  • 如何聚集更專業的人

克服自我的困難
  1. 不斷學習
  2. 計畫
  3. 實際行動
  4. 改變,方向錯了就修正,堅定不放棄

先支付自己,再為別人支付
在書裡提到,應該先支付自己,先扣掉購買資產和儲蓄的部分;當我們先為別人支付(支付帳單),如果花光所有的現金,或所剩不多,最後沒有錢支付自己,而對自己我們不會抱怨,因為欠錢的是自己,所以反之,先支付自己,再支付支付別人,更容易做好現金流的控制。

先給予再得到
嘗試先給予付出,當你捐款,小孩可以得到更好的學習空間,或許他們成為未來的工作夥伴;此外,知識的傳授可以教學相長,教導別人的時候,自己也在進步。